03 - 8736 8277 / 012 - 223 6176 chkindi@gmail.com
蒙特梭利教育之教学原则

蒙特梭利教育之教学原则

蒙特梭利教育是个很吸引人的课题。在我看来,蒙特梭利不只是一种教育方法,

更是一种哲学思想:

“你认为人是什么,

人是怎么成长的,

人是怎么学习的”;

也是一种生活方式:

专注,自律,独立,

自信,创造有秩序的美的环境,尊重成长规律,

培养“i can do it 我可以”的态度。

无论是小孩,还是大人,都可以从蒙特梭利教育思想里面学习到很多生活技巧及生命哲学。

以下是几大重要的原则,大家可以体会一下:

1. 培养孩子的独立 INDEPENDENCE

“HELP ME DO IT MYSELF!”

(“请帮助我,让我能自己做”)

“Never help a child with a task at which he feels he can succeed.”

(如果孩子觉得自己能完成的事情,就千万不要帮助他。)

蒙特梭利教室就是一个让孩子成为自己的主人的地方。老师的存在,是为了协助他们,协助他们成为有能力照顾自己,他人和环境的人。而最终,我们最希望看到的理想状态是,即使老师不在,学生们也能独立自律专注地做自己的事情。

2. 有界限的自由

Freedom within limitations

蒙特梭利相信一个孩子必须跟随自己内在的动力,在环境里自由探索,才能发展他的潜力增进他的知识。

在一个有预备的环境中,孩子需要体验自由的行走,自由的探索,自由的社交。这一切的自由,最终要领导孩子走向更高层次的自由:自由地选择。不过,我们并不是说让孩子为所欲为。这一切的自由是有界限的。

而老师和家长必须制定合理的界限和规则,清楚地让孩子知道界限在哪里,规则是什么,并且在孩子挑战你的权威或者试探你的底线时,坚定到底。一旦你第一次不坚定了,以后他们就会不断打破你设定的规则。所以,设定了界限后,大人必须做到坚定。但这种坚定必须是温柔的坚定,不是愤怒的坚定。另外,有时候孩子屡次打破既定的规则,也可能是因为大人设定的规则是不合情合理的。所以,这个界限在哪里,规则该怎么定,是每个老师每个家长都要不断反思和实践的事情。

3. 跟随孩子

FOLLOW THE CHILD

“Follow the child, they will show you what they need to do, what they need to develop in themselves and what area they need to be challenged in. The aim of the children who persevere in their work with an object is certainly not to “learn”; they are drawn to it by the needs of their inner life, which must be recognized and developed by its means.”

跟随孩子,他们会让你知道他们需要做什么,他们内在需要发展些什么,他们在哪些方面需要些挑战。坚持不停地做某一个工作时,孩子的目的一定不是为了“学习”,他们因为内在心智的需求,被这个工作深深吸引了。因为这种内在需求必须得到肯定与发展。

我们说,跟随孩子,我们不是说让他们为所欲为。跟随孩子,意思是我们要承认每个孩子有他自己的发展模式和不同的速度。我们需要观察他们正处于怎样的阶段,内在有怎样的需求。比如七八个月的时候,他们的需求是爬行,1岁的时候,他们内在的需求是走路。

我们必须对孩子内在的规律有信心。全世界的孩子,无论贫穷富裕,无论在哪个国家,他们都有一模一样的成长规律。作为大人,我们必须承认规律的存在,尊重这些规律。而说到跟随孩子的成长规律,不得不提“观察”的重要性。

4. 观察

observation

“The teacher’s first duty is to watch over the environment, and this takes precedence over all the rest. It’s influence is indirect, but unless it be well done there will be no effective and permanent results of any kind, physical, intellectual or spiritual.”

老师的第一责任是观察环境。观察,必须优先于其他任何的教学步骤。这种影响的间接的。但只有老师把观察做好,孩子才能在身体上,智力上,精神上,得到任何有效和长久的进展。

蒙特梭利教师的最重要的职责不在于“教”,而是在于“观察”。“观察”是蒙特梭利培训里面花了很多时间培养的技能。

在培训课程里,老师们需要做几百个小时的观察训练。

我们相信每个孩子内在发展是有规律的。他们需要环境去协助他们内在需求得到满足和发展。而老师的作用,就是观察他们的需求和发展进度,从而设置最适合他们的环境和活动去协助他们内在能量的发展。

在观察之后,我们就必须根据孩子所在的阶段和内在需求,去预备环境了。

5. 预备的环境

PREPARED ENVIRONMENT

在蒙特梭利教学中,预备的环境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孩子从大人那里获得知识的桥梁。

蒙特梭利教室的物品都是适合儿童尺寸的,并且活动教具的设置也是让孩子能够成功完成,并允许他们自由选择。这个环境必须是安全的,准备好的,而且是美丽的,这样才能吸引孩子去工作。蒙特梭利把“活动”称为“工作”。她认为这是“工作”,因为孩子通过这些活动创造了自己的心智,所以这不仅仅只是在游戏。我们大人的角色就是要构建一个环境,让他们能够在这个环境中工作并学习。所以孩子的成长依赖于他所在的环境,而这个环境里面包括他的父母,他的老师。

6. 吸收力的心智

ABSORBENT MIND

我们认为0-6岁的孩子和我们有着不同类型的吸收方法。六岁前孩子有着独特的吸收性心智。孩子透过此心智吸收环境中的一切并以此为原材料构建自己的内部世界。比如,当我们大人看到美丽的环境时,我们可能心里会想“好美啊。我的家有这么美就好了”,然后隔天我们可能就忘了这回事儿了。但是,当0-6岁的孩子看到美丽的环境时,他们会吸收这个环境,将其作为自己心智的一部分。所以,你给他美丽,他以后就会创造美丽,因为那是他构建心智时的一部分原材料。那部分已经生长在他心里,成为他的一部分。而如果你给他看到丑恶,他也会吸收丑恶,丑恶也会成为他身上的一部分。大概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大人在孩子面前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语,都是他们吸收的原材料。他们通过环境中的人和物体来构建他的心智。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经常看到孩子们表现出和家长一样的性格和品质。因为他们从小就看到父母处事的反应和态度,吸收在心。我作为老师,也发现我们班里面自信的家长他们的孩子都很自信,不那么自信的家长的孩子也会表现得比较不自信。这些其实都是来自于孩子的环境来自于家长。所以,我们想要孩子成为怎样的人,我们自己首先必须先是那样的人。

若您选择蒙特梭利教育,

愿意成为蒙特梭利老师

或者是蒙特梭利父母,让我们好好思考怎么样帮助孩子成为一个独立的人,因为走向独立,在我看来是教育唯一的的路。

旁观者,意外的收获!

旁观者,意外的收获!

在一个混龄的环境里,三至六岁的孩子互相观摩学习,老师允许孩子自由、自发地去寻找当天他计划要做的工作,老师则在旁边做观察、分析孩子的性向、能力、社交状况、自信……等。

若孩子是正向、主动地,一个接一个工作,忙碌的游走于教具与同侪之间,无形中他就发挥了领导的能力,除了安排自己,同时安排比他更小的小朋友,引导小小孩正向地学习。自信、计划、领导、创意、组合等纵合能力,因此而养成。

如果小孩尚未进入正常化的工作状况,没有目标性的游走、呆坐、甚至打扰别人,这时候蒙特梭利教师将会介入,引导甚至指定某孩子必须完成工作。

在这想分享的是:有一些小朋友,他似乎在游走,可是这是有内在计划、目标性的游走,他仔细的观察别的孩子怎么样操作教具,应用教具,甚至创意性的延伸教具。
我会仔细观察这些旁观者,而且分析之下将发现,旁观者的学习其实是事半而功倍的!这是因为老师在没有直接教导情况下,他从旁观察,没有压力之下,顺其自然的吸收!无形中有了意外的收获!

这真是一件愉快的发现。

在家里怎么延伸的?

这则需要爸爸妈妈敏锐、用心的观察能力了!

The beauty  of Practical Life Exercise 曰常生活练习之美与实践。by Woan Tyng

The beauty  of Practical Life Exercise 曰常生活练习之美与实践。by Woan Tyng

Psychologists have argued that childhood is a natural phase of growing up. Indeed, Maria Montessori believed that children are innately preparing to be adults. She further stated that parents and teachers needed to provide a strong foundation of skills and work habits that would eventually allow them to be responsible for the caring of their own families, homes, community and environment. These skills, when taught early in life, allow children to believe in themselves as well as developing the self-discipline needed for success throughout their lives.


Reference :

http://montessoritraining.blogspot.my/2008/06/importance-of-practical-life-activities.html?m=1


心理学家们认为,童年是成长的一个自然阶段。事实上,玛丽亚蒙台梭指出,孩子天生就是做大人的准备。她进一步指出,父母和老师需要提供坚实的技能和工作习惯基础,最终使他们能够负责照顾自己的家庭,家庭,社区和环境。这些技能在早期教授时,可以让孩子相信自己,也可以培养他们一生成功所需要的自律。


孩子们在练习曰常生活工作的过程中,学习专注、协调、锻炼小肌肉、独立、自律自主地掌握各种生活能力,笃定、自信、内心和谐、外在与别人合作等技巧,这些基础工,为将来奠定了扫应对进退的基础。

Knobbed Cylinders – Memory Activity  带插座圆柱体-记忆性活动

Knobbed Cylinders – Memory Activity 带插座圆柱体-记忆性活动

Written By Jess Liew 

Knobbed Cylinders, a Montessori sensorial material that helps a child to cultivate a sense of order, self correction and refine the pincer grasp. 

This child is placing a matching cylinder into the hole of the block, then he would pick up another matching cylinder from another desk based on his visual perception to fit it on the block.

This simple “What the eyes see and the hands feel” exercise often draws children’s intense concentration when they repeat the exercise over and over again. By the time they master the ability to achieve better “right first time”, you’ll notice their improvements on sense of order, hands-eyes coordination, sense of order and longer attention span.

这项感官教具中的记忆活动,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有助于让孩子通过对教具的探索,让敏锐的感官抓住敏感期,事半功倍的掌握让自己的感官精锐化的能力。

这小孩将一支小棒子放在带插座圆柱体的其中一个空格内,再到另一个距离较远的桌子,透过眼力判断,正确的拿到一个刚好可以放到空格的圆柱体。

这个学习过程,让孩子通过不断的努力,精致化自己的感官吸收能力,进而让自己的感官更为敏锐。

Visit TSP Blog to find out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