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 8736 8277 / 012 - 223 6176 chkindi@gmail.com
25 Books That Teach Kids To Care About The Environment

25 Books That Teach Kids To Care About The Environment

These stories feature messages about recycling, the beauty of nature, environmental activism and more.

As climate-related disasters continue to make headlines, parents today are understandably concerned with raising kids who care about the environment. There are many ways to teach children to take care of the planet, and one simple yet powerful approach is through books.

Countless children’s books offer meaningful messages about nature, recycling, environmental activism and more. We’ve rounded up a sample of 25. Keep scrolling for a selection of books that feature themes of environmental conservation.

1)”The Watcher”

This picture book biography traces Jane Goodall’s life from her childhood in the U.K. to her years studying chimpanzees in Tanzania to her environmental advocacy. (Available here)

2)“Don’t Let Them Disappear”
Chelsea Clinton’s “Don’t Let Them Disappear” details 12 species of endangered animals around the world and shares ways to help prevent their extinction. (Available here)
3“Bee & Me”

Young readers learn about the importance of bees in our ecosystem in “Bee & Me.” (Available here)
4)“10 Things I Can Do to Help My World”
“10 Things I Can Do to Help My World” shares simple everyday tips for kids who care for the planet. (Available here)
5)“The Water Princess”
Based on model Georgie Badiel’s childhood, “The Water Princess” follows a young girl who wants to bring potable drinking water to her West African community. (Available here)
6) “Green”

This Caldecott Honor book is a tribute to the color green and its various shades in our natural world. (Available here)

7)“The Great Kapok Tree”

Set in the Amazon rainforest, “The Great Kapok Tree” emphasizes the importance of trees to the health of the environment. (Available here)
8)”Compost Stew”
This alphabet book offers a child-friendly explanation of composting. (Available here)
9)”Touch The Earth”
“Touch The Earth” is the first in a series of three environmental-themed children’s books from John Lennon’s son Julian. (Available here)
10)”Kenya’s Art”
The title character draws inspiration from a museum recycling exhibit and transforms old, broken toys and other items into art. (Available here)
11)”Rachel Carson and Her Book That Changed the World”
Pioneering environmentalist and “Silent Spring” author Rachel Carson is the subject of this picture book biography. (Available here)
12)”Miss Maple’s Seeds”
This New York Times bestseller is about a little woman who gathers abandoned seeds and nurtures them into beautiful plants. (Available here)
13)” Follow The Moon Home”
“Follow The Moon Home” shows how young people can make a difference through determination and teamwork. (Available here)
14)”Kate, Who Tamed the Wind”
This rhythmic book follows a girl who finds an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solution to a problem. (Available here)
15)”One Love”
Bob Marley’s daughter Cedella adapted his famous song into a children’s book about the power of community. (Available here)
16)”Seeds of Change”
“Seeds Of Change” details the life of the famous Kenyan environmental activist Wangarĩ Maathai. (Available here)
17)”Red Knit Cap Girl and the Reading Tree”
This installment in the Red Knit Cap Girl series is about a special relationship with an ordinary tree. (Available here)
18)”The Adventures of a Plastic Bottle”
This glimpse into the life of a plastic bottle offers a valuable lesson about recycling. (Available here)
19)”City Green”
“City Green” is about a girl’s efforts to plant a garden and create an urban oasis in her community. (Available here)
20)”The Lonely Polar Bear”
This book about a polar bear in the arctic introduces kids to climate change issues in a gentle way. (Available here)
21)”George Saves the World by Lunchtime”
In this story, a boy named George learns the power of recycling at the suggestion of his grandfather. (Available here)
22)”Grandpa’s Garden”
The protagonist of this story experiences the magic of gardening and watching fruits and vegetables grow. (Available here)
23)”We Planted a Tree”
Two families in different parts of the world plant each plant a tree in this poetic book. (Available here)
24)”One Plastic Bag”
Activist Isatou Ceesay is the subject of this book about the recycling efforts in the Gambia. (Available here)
25)”One World”
“One World” illustrates concerns about pollution through the story of siblings spending a day at the seashore. (Available here)

https://www.huffpost.com/entry/childrens-books-environment_l_5d66f45de4b063c341fa409c

How babies learn language?

How babies learn language?

婴儿到小孩时期学习语言的步骤,

绝对不是教ABC(符号)开始!

听与说是首要基础,也可以利用小物品增进词汇,渐渐迈向音phonics,才到写和读。

W” sitting position can be bad for children. Try to correct it before it’s too late

W” sitting position can be bad for children. Try to correct it before it’s too late

http://en.goodtimes.my/2019/05/29/w-sitting-position-can-be-bad-for-children-try-to-correct-it-before-its-too-late/

As a child, I used to sit in this position too—the W sitting position. While sitting, this position looks natural and probably comfortable for the child too.

However, sitting in this position for the children at the age within three years old can actually bring harm to them. You can spot the W sitting posture when you see a child sitting on the ground with their thighs open and the feet are bent behind the buttocks.

At this time, the child’s leg posture will look like the letter w from the front.

Credit: Pinterest

According to child physiotherapist Cathy Molloy, this sitting posture may have several harmful effects on children in the future that include:

  1. Poor hip joint development
  2. In-toe walking patterns
  3. Easy to get hunchbacked
  4. Affecting core muscles causing poor body condition
  5. Tensile muscles on the back of the thigh

Causing the hip and thigh muscle tight, the W sitting position can cause hip discomfort and hip dislocation in children, with congenital hip dysplasia or instability. If a child maintains this sitting position, it can increase the angle of the thigh bone and calf bone and they might develop an in-toe walking style that can affect body balance.

Vice president and functional therapist of the Health and Rehabilitation Clinic Zhang Xuyu reminded us not to be too flustered when we see our children sitting with W position because it’s a part of their normal development process.

However, parents should be concerned if they maintain this sitting position for a long period of time.

Credit: Wikimedia

In order to prevent the negative consequences of this W sitting posture, we can take these following methods to help children maintain a safe sitting posture.

  1. Cross-legged, site-sitting, or straight legs—so that when the child sits down, the legs and feet are placed in the front of the body.
  2. Use a small stool to provide support for the child’s feet.
  3. Do more outdoor activities to prevent children from getting used to sitting for a long time.

The golden age to correct a child’s sitting posture and make them adapt to other sitting postures is before the age of six.

Credit: Wikipedia

You can try these recommendations from the Chicago Pediatric Therapy and Wellness Center:

  1. Parents can make good use of corrective progress management—adjust just 10% in the beginning, then gradually move to 25% and finally correct 100% of the child sitting posture.
  2. Establish a mechanism for the child to actively adjust sitting posture—try to understand the time your child will use the W posture and quickly adjust it. For example, call the child’s name and request him to sit in a different position immediately. When they’re used to the message, they’ll willingly change the sitting posture in the future.

Attending physician at the Cathay General Hospital Cai Kaizhou said that when a child has hip dysplasia, early treatment can correct the problem but the condition will be more serious if the time is too late.

激活孩子大脑最好的三个方法: 运动、阅读和游戏!著名脑科学专家: 洪兰老师

激活孩子大脑最好的三个方法: 运动、阅读和游戏!著名脑科学专家: 洪兰老师

人的大脑神经细胞会再生,所以三岁定终生这种话是不对的。我们要知道,没有所谓的输在起跑线。人生是一场马拉松,我们的孩子是要走到终点的。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如果学的慢一点,没有关系。人家的孩子练一次,我们的孩子可以练一百次,总是能学会的。

▲洪兰,台湾著名教育家,加州大学实验心理学博士,脑科学家,台湾第一位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

虎妈狼爸不可为

警惕不可逆脑损伤

中国人很喜欢打小孩,这一点是我怎么也想不通的事情。

我曾经去过一个政府部门,这是全市只有几个人能考进来的地方。有一个听众,他告诉我说,他的孩子一岁两个月,被他打了以后,孩子会害怕会哭不要他抱。我就花了半个小时去跟他讲,不要打孩子,孩子还那么小,话都说不出来,你打他干什么呢?等我演讲完了,刚从会场出来,他就追出来,高声地问我:那几岁可以开始打呢?

我想从大脑科学的角度来解释一下为什么不要打孩子。

我们大脑里有个部分叫前脑,也叫做总裁脑。我们的计划,情绪控制,策略都是前脑负责控制的。前脑一旦受伤,人格可能改变。所以我常跟家长讲,不管孩子考试考的怎么样,绝对不能拎着孩子的头去撞墙。因为大脑的每个部分都很重要,比如下图中紫色和灰色交界的地方,是听觉皮质。中国人特别喜欢打小孩耳光,你把他打伤了听不见了怎么办呢?

大脑结构图

即使没有打伤,但是经常打骂孩子,引起不好的情绪也会改变孩子的大脑。

汶川地震以后,曾经有一个很重要的实验。在地震发生25天之后,用核磁共振仪扫描受灾人员的大脑,发现主管情绪的大脑部分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所以,我们看到,情绪可以极大地改变大脑。

汶川地震后幸存者脑部变化

给孩子安全感,

才是孩子未来幸福的保障

恶劣的情绪会伤害孩子的大脑。所以我们要给孩子一个稳定的,充满安全感的情绪环境。那给孩子安全感有多重要呢?我用一个实验来说明。

大家知道小动物,比如小猴子,小老虎长得都很可爱对不对?那是为什么呢?因为它们都很小,没有自我保护能力,它长得可爱才能得到成年家族长辈的保护。

这里有一个实验,可以说明小动物最在意的是什么。

实验中,小猴子一出生就跟它的母亲隔离开来,科学家给它一个绒布妈妈和一个铁丝网妈妈。绒布妈妈很温暖,但身上没有奶瓶。铁丝网妈妈很冰冷,但是有奶瓶。我们中国人常说有奶便是娘对不对?错!小猴子所有时间都会挂在绒布妈妈的身上,就连他肚子饿想去吃奶的时候,也是用脚勾在绒布妈妈身上,嘴巴伸到铁丝网妈妈身上去吃奶瓶的。

小猴子吃奶时用脚勾住绒布妈妈

实验人员发现,小猴子的妈妈们被拿走以后,小猴子马上抱着头缩在墙角里,表现出非常害怕的样子,给它再多玩具它也不要。我们看到,没有妈妈,没有安全感的小猴子长大后甚至是不能够正常交配的。实验人员用人工授精的方式让它怀孕以后,它也会把孩子带死。

当然,我们人类不会这样做。但是我们也看到,在三岁的时候,每个月被打过一次的孩子,五岁时打人的概率比没有被打过的孩子高两倍以上。并且,将来长大后对他自己的后代使用暴力的几率也会比较高。

情绪处理不当会导致孩子厌学

著名大提琴演奏家马友友的妈妈写过一本非常棒的书。书中,她说到自己从来不曾因为儿子大提琴拉得不好就去打他。她说,如果孩子挨了打,他就会从此对大提琴产生恐惧,就可能再也不会去摸琴,他也就不会成为知名的大提琴演奏家。所以,孩子会因为恐惧而不去做一件事。你因为孩子数学不好打他,结果他看到数学就恐惧,越恐惧越不敢学习,结果一辈子都可能学不好数学。这是个很重要的观念:孩子只要喜欢就会去做,而感到恐惧时就会逃避。

允许孩子犯错,让他从错误中学习经验

很多家长说,我的小孩喜欢说谎,说谎就要打啊。其实,道理应该反过来,你不打他,他是不会跟你说谎的。因为在人的大脑里,说真话的时候会用比较少的血,而说假话的时候,需要编很多细节,不然就穿帮了,所以说假话要用较多的血。而我们的大脑则是天然倾向于用较少的血。也就说,大脑更爱说真话。

另外一方面,当你允许孩子犯错的时候,孩子对于别人的过错也会表现得比较宽容。这个宽容心就是我们大人养成的。如果我们对错误赶尽杀绝,不允许孩子犯错,他就会想尽办法去欺骗你。爱因斯坦说过:不曾犯过错误的人,表示他从未尝试过新的事物。

允许孩子犯错,让他从错误中学习经验,只有这样才能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不是赢在起点,而是胜在终点

今天我要跟大家澄清两个教条:大脑不能改变;神经细胞不能再生。前面已经讲过,大脑是可以被改变的,情绪就可以造成改变。另外,神经细胞也是可以再生的。

我们看下面图中橘色的部分,形状像海马的,叫做海马回。这个部分损坏就会失忆,阿兹海默症就是海马回这个部分受损造成的。海马回前面有个部位叫做齿状回,新生的神经细胞会回到这里来。

海马回

有位89岁的老人家患鼻咽癌,治疗他的时候需要注射放射性的药水,以便追踪癌细胞的扩散。注射三天后,老人家就过世了。经家属同意解刨大脑,就发现齿状回这个地方是发亮的,这表示他在注射完放射性的药水后生长出了新的神经细胞。

1998年的这个实验非常重要,是医学界的革命性的发现,但更重要的意义还是在教育领域。人的大脑神经细胞会再生,所以三岁定终生这种话是不对的。同时,我们也要知道,没有所谓的输在起跑线我们的人生是一个马拉松,我们的孩子是要走到终点的。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如果学的慢一点,没有关系。人家的孩子练一次,我们的孩子可以练一百次,总是能学会的。

有这样一个实验:将同一窝出生的老鼠,随机分成两组,注射放射性的药水。一组老鼠被设计走比较简单的迷宫,另一组老鼠被设计走比较难的迷宫,走出来后才会找到东西吃。三个月后,老鼠们发育成熟。经解剖发现,走较简单迷宫的老鼠的大脑神经细胞比较少,而另一组走较困难迷宫的老鼠的大脑神经细胞较多。

苏东坡被流放杭州的时候,研制出用文火慢炖猪肉做成红烧肉,后来被称为东坡肉。他说: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其实,孩子的成长也是一样,我们家长需要对孩子有耐心。

用欣赏的眼光,建设正向循环

不止情绪可以改变我们的大脑,我们的学习经验、压力和创伤都可以改变大脑。可以说,我们的大脑是在不断地根据外界的需求改变对神经网络连接,从而让我们更好地适应外界的变化。

请看这面这张图。我们的舌头虽然很小,可是舌头有沟通的需求,它活动得很多,所以大脑中负责管理舌头的区域会很大。同样的情况,我们的五个手指本身不大,可在大脑里负责管理它们的区域却很大。身体很大,但是身体并不敏感,所以在大脑中所占的管理区域就很小。

这张图被称为大脑地图(Brainmap),大脑是按照人的功能的需求去安排管理区域的。如果人的一个手指被截肢了,过三个月以后,这根手指原来在大脑中的区域就会被其它手指所占的区域瓜分掉,也就是用进废退

大脑地图

曾经有位女明星在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患了中风,她的整个左脑坏掉。因为左脑负责右半部分的身体活动,所以她的右眼戴着眼罩,嘴巴不能说话,右边的身体瘫痪。医生告诉她,她这辈子不可能上台演戏了。然而她非常不愿意接受这样的结果,因此她非常努力的参加复健。十年以后,她再次登上舞台,全体观众起立为她鼓掌。

她当年受伤的时候没有核磁共振技术,只有电脑断层扫描,是静态组织的图片。发现左脑区域完全是黑色的,说明已经坏死了。后来,核磁共振的技术发明后,科研人员请她去做大脑的扫描,发现右脑运动区域接管了左脑的功能。

女明星生病后

从这个实验,我们可以发现,大脑是一直不停地,因为外界的需求而改变神经的分配,产生的结果又回过头来改变大脑,也就是说它是一个循环。

家长嫌孩子不够好,主要是因为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做比较。先天基因不同,后天环境不同,造就不一样的孩子,做比较对孩子不公平。

家长不能总是将自己的孩子贬低到尘埃里,总是贬低孩子,有一天孩子就会真的低到尘埃里。父母应该顺其自然,教会孩子了解自己的长处,接受自己的短处。用欣赏的眼光,鼓励孩子发展自己的能力,不断进步,建设属于孩子的正向循环。

大脑、观念、行为和结果之间的循环图

要想孩子学的好,需掌握这三大法宝

法宝一:游戏

现在很多家长有着深深地焦虑,总是想让孩子多学点。小小的婴儿,从摇篮里一醒过来就开始放英语录音给他听。其实,游戏才是学习的好伙伴,而最好的游戏就是和同伴玩。

大家可以仔细想一想,哪怕是会说话的机器人,按下按钮,它也只是会说“Hello”,再按一下按钮,会说“How are you”。但是人不一样,孩子跟朋友玩的时候有各种可能性,我们甚至看到两个孩子没有任何的玩具就玩对方的手。

我们有些家长对待孩子,总是希望他不要去玩,最好20个小时都在念书。这其实是不对的。游戏不是学习的敌人,是学习的伙伴。通过游戏,孩子可以学习如何处理人际关系。而且我们发现,会玩的孩子其学业成绩也会比较好,EQ高。所以,我们要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在集体中成长。

法宝二:运动

人在运动的时候,人的大脑会产生三种神经传导物质:多巴胺、血清张素和正肾上腺素。

我们知道,医生给多动症孩子开的药叫利他林,是为了增加患儿大脑的多巴胺,增加自控能力。对忧郁症的患者,医生会开百忧解,是为了让患者大脑的血清张素增加,因为血清张素可以镇定情绪,有助于缓解焦虑。而正肾上腺素的作用就是使人比较专注。其实这些药物带给人的东西,通过运动就可以得到。

并且我们通过实验发现,一直运动的老鼠的海马回比没有运动的老鼠的海马回大15%,其重量多了9%。在对老鼠的研究中,一直保持运动的两岁的老鼠——相当于人类90岁,它的大脑和6个月的老鼠一样年轻。所以,小孩子在运动后去做功课的效果是最好的,因为运动后,大脑会分泌大脑的营养素BNDF——其可以促进神经细胞长出新的分支。

法宝三:广泛地阅读

新加坡的李光耀认为,新加坡是小国,没有自然的资源,最大的资源是国民的脑力。那怎么提升国民的脑力呢?他认为,国民必须要有快速提取信息的能力,还要有正确表达自己意思的能力。

而阅读就是吸取信息最快的一个方式。同时,阅读改变大脑。

大家知道我们跟黑猩猩98.5%的基因是相同的,有1.5%的基因不同。曾经有一次我们研究所的博士班考试题目就是:从演化的观点来解释,为什么我们跟黑猩猩的基因只有1.5%是不同的,可是我们和黑猩猩的现状却有如此大的差异?

差异在于我们有文字的传承,我们有阅读的能力,我们是所有动物里面唯一能够享受到祖先智慧的动物。

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多读课本就够了。错!我用一个实验来证明背景知识很重要。

大家看这张图,上面有121314三个数字对不对?但是当图中出现了AC的时候,你认为中间的那个是13还是英文B?同样的讯息,因为你的背景知识不懂,所以你的解读就会不同。

背景知识对理解的影响

我给大家讲一个福尔摩斯的例子,大家就会明白,为什么福尔摩斯什么都知道,而他的助手华生什么都不知道。

伦敦郊外一所空房子里有一具尸体,没有任何的外伤。墙上有喷上的血迹,有人写了复仇两个字。福尔摩斯和华生在现场走了一圈,走完以后,福尔摩斯就跟警察说:凶手六英尺高,脸很红,大约40多岁。讲到年龄的时候警察下巴都要掉下来了。结果真和福尔摩斯讲的一样。

华生请教福尔摩斯是如何知道那些信息的。福尔摩斯是这样解释的:我们人手很自然地写字的时候,通常是和眼睛一样高,墙上的字迹高度就可以推测出凶手身高。死者没有受伤,墙上的血迹就是凶手的,那么什么人的血会喷出来?血压高的人,在很兴奋的时候会喷鼻血,这种人通常脸色也会发红。地毯上有鞋子的痕迹,尸体是原有的鞋子,那么这个痕迹就是凶手留下的。我看痕迹,凶手三步就把房间跨过去了,说明这是一个壮年男子。但是一般年轻人不会得高血压,所以应该是中年男子。

从这个例子,我们就可以看出,没有广泛的阅读,就没有背景知识,就看不出来关键的信息。

阅读对大脑的好处

孩子的自制力是成败的关键

曾经有实验追踪19704月出生的17000名婴儿到2008年,这些婴儿已经38岁时。研究结果显示:决定他们成败关键因素是自制、正直和毅力。

如何才能培养孩子的自制力?最好的办法是给孩子制定规则和底线。

规则和底线不会让孩子感到难受,因为他需要知道什么情况是底线,会得到怎样的反馈,这样才会有安全感。

在规则以内,他的活动是自由的。但是如果没有规则,他就不知道什么时候会踩到底线。我们前面也说过,小孩子最害怕没有安全感。今天家长打牌赢了,心情好,给小孩子一百块。第二天,打牌输了,看见小孩子就生气,打他一耳光。这种就太可怕了,因为家长的行为他无法预期,就会无所适从。

孩子是通过别人管理才能学会管理自己,没有外在的控制就不会有内在的自制。

如果你要去市场,事先就要和孩子说好,只能买一个玩具。去了以后,选他喜欢的一个玩具。可是市场会把糖果、口香糖等都摆在结账的地方,小孩子一看到就可能要闹了,要买糖。这时候怎么办?

我们可以借鉴这位妈妈的一个做法。把孩子抱出去,放在汽车安全座椅上,等待他哭完,平静下来,再和孩子讲道理。我们做过实验,两岁的孩子哭两分钟,五岁的孩子哭五分钟没有问题的。小孩子没有那么傻的,不会哭给空气听。孩子是知道是非的,他只是要测验你的底线在哪里。

☘️家长应以怎样的心态,看待孩子们学习才艺课☘️

☘️家长应以怎样的心态,看待孩子们学习才艺课☘️

https://m.parenting.com.tw/article/5020493-/?utm_source=Parenting.Line&utm_medium=social&utm_campaign=cp-l1-editor-5020493-190819

专访雲門創辦人林懷民:让孩子学习一门才藝仅只是引子,不是終點動機是要讓孩子「得到經驗,能夠欣賞」,而不是去得到什麼成績。

2009.04.05 (更新 2019.08.01)

by 李佩芬 (親子天下雜誌)

雲門創辦人林懷民:才藝是引子,不是終點

台灣的兒童才藝教室密度極高,但放眼台灣的城市意象、國人普遍的美學素養,卻又往往令人搖頭。到底「兒童學才藝」出了什麼問題?為什麼孩子學了半天,卻培養不出喜愛藝術、鑑賞藝術的能力?

一直以來,台灣的父母都比較講究看得見、技術或考試性的東西。像我鄰居的小孩,只要開始拉琴,我就知道過兩天他得上提琴課;平常,我是很少聽到他拉琴的。

「就別讓他學了吧!」我建議。

「是孩子自己想繼續學的!」他父母這樣告訴我。

「但其實孩子自己並不愛啊!」我長期觀察後如此認為。

☘️孔子曾說「游於藝」。在當時認為「藝」是用來欣賞、品味的,不是功利的事。若因孩子學才藝,家長跟著學到相關知識,更從中得到樂趣,進而提升生活品質,我認為這是好的。所以我把「學才藝」這件事倒過來看,才藝是個「引子」,而不是「終點」。才藝班,是可以去上,但動機是要讓孩子「得到經驗,能夠欣賞」,而不是去得到什麼成績。

更精確點來說,我認為讓孩子上才藝班,家長應該跟著孩子一起上課。比如說,孩子學小提琴,父母就應該涉獵相關知識,回家才能與孩子一起談音樂,把孩子在才藝班接觸到的,成為家庭生活的一部分。

家長千萬別讓自己、孩子與才藝的關係,只剩下「你今天練琴了沒?」「趕快去練琴!」若是這樣,孩子就不一定能學到什麼。

在雲門教室,最受歡迎的課程其實是親子課。我們請家長一起來跟著孩子上課,而不是派菲傭過來。真的!我們就真的遇過。我們告訴父母,除非自己有時間來,否則情願不要讓孩子上。因為,這中間很重要的是親子互動,有些父母在課程中甚至自己都哭了,他們說,自己跟孩子從來不曾感覺如此親近過。尤其,在孩子小學四年級以前,不管學什麼,我衷心認為家長一定要親身參與。

欣賞藝術,不是 Check 答案

在國外,我常看到老師帶著一群孩子、甚至只是幼稚園的小小孩去看畫。

他們可以在一張畫前面坐一個小時,老師、孩子都不斷提問:「你看,這是什麼顏色?」「你覺得他是怎樣的人?」「他們是什麼關係?」老師甚至連創作理念是什麼都完全不講,孩子只是用眼睛看、用腦去思考。

孩子們七嘴八舌,每個人都只看到部分,但把大家的意見加起來,就是整體。當孩子表達,就是觀念互相激盪的時候,這裡面沒有「對錯」,只有「感受」。我想等到孩子長大以後,再讓他自己去尋找潛藏於畫中的「知識」吧!

我們常認為藝術很崇高,接觸到的往往是藝術的技術或知識。在學校有藝術課程,課本也有很多內容,但最後卻變成一次又一次的考試:「米開朗基羅是哪一國人?」「誰是蒙娜麗莎的作者?」把藝術像一般學科般對待,是抹煞了藝術課。我們的教育,往往只是「Check先前的知識」;許多人在欣賞藝術時,也總是在尋找一個「很快得到的答案」,非常可惜。

常看到許多人到故宮看翠玉白菜,就是急著先去找那隻蚱蜢,找到了、看到了,就跑掉了。看范寬的「谿山行旅圖」也是如此,一到畫前就忙著先找那頭驢子,這麼大的一幅畫,花三分鐘把驢子找到後,立刻走人。

美感教育怎麼教,真的很重要。其實,到郊外去看天、看水、看樹、看花,都是美感教育!以看花為例,小孩子看一朵花,可以看上兩、三分鐘;但大人看花的反應,經常只停留在「這是玫瑰,紅的、很香、有刺」就沒有了。所以,我們的玫瑰花在情人節被丟來丟去,卻沒幾個人真正在看花。看花,是需要安靜的。

美感教育,體會靜思的精神

日本文化中,存在一種「靜思」的底蘊。每逢櫻花盛開時節,全家人會帶點食物出遊,在櫻花樹下坐上很久、很久,感覺季節時序的推移,這是很重要的。

許多孩子去才藝班,是學一門技術與知識;但家長經常忽略了,這些其實與真正的藝術,沒有太大關係。當孩子所學的東西,無法變成生活中的養分,反而成為另一種「工作、功課」時,就不好了。

每個孩子都是天才,許多家長也都認為自己孩子有大天才。但我想,即使是天才,也是需要「游於藝」的時間吧!

給家長的貼心提醒:

不妨把「學才藝」這件事倒過來看,才藝是個「引子」,而不是「終點」。送孩子去學東西,但父母卻沒有涉獵相關知識,把它變成家庭生活的一部分,是非常可惜的!

– – –

林懷民

美國愛荷華大學藝術碩士,1973年創辦雲門舞集,1998年成立雲門舞集舞蹈教室,透過「生活律動」、「少年武術」等系統性課程,讓孩子學習做自己身體的朋友,在動靜間開拓肢體的無限可能。曾獲國內十大傑出青年、紐約市政府文化局「亞洲藝術家終生成就獎」等多項獎項。